济南市历下区委编办贯彻落实省、市推广经济发达镇改革试点经验深入推进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精神,积极谋划、精心组织,大刀阔斧启动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职能,打造高质发展“新引擎”。历下区合理确定街道经济发展职能,在各街道设置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要负责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培育扶持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的服务职责。结合街道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财政收支等因素,实行差别化的财政管理体制。在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工作中,全面取消街道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工作任务,相关职能交由区政府职能部门(单位)承担,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经济发展指标权重有所降低,由280分降至240分,降低14.3%,有利于街道将更多的精力倾注于为民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从而提升城市品质,优化营商环境,增进民生福祉。
二是优化公共服务效能,展现便民服务“新作为”。组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将街道行政权力、公共服务事项,以及派驻机构的审批服务事项逐步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完善信息公示、预约办理、咨询帮办、跨层联办、智能导办、一对一专办、限时办结等综合便民服务功能,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推动网上政务服务向街道延伸,加快推进农村(社区)便民服务点和网上服务站点建设,开展代缴代办代理等便民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各街道公共服务事项均已上传省政务服务网,各街道共建立社区便民服务点99处,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可提供的便民服务平均110项。
三是深化综合执法改革,促进区街执法力量“新融合”。为解决基层执法力量分散、难以“握指成拳”等问题,全区各街道设立了综合执法办公室,统筹辖区内派驻机构和基层执法力量,赋予街道对部门派驻机构的协调指挥权。实行“1+5+n”综合执法模式,将部门执法力量集中到街道办公,破除“条块分割”,提高城市管理联动性。“1”,即区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派驻各街道的综合执法中队。“5”,即公安派出所、消防中队、生态环境、市场监管所、司法所5个部门(单位)派员常驻街道。“n”,即区应急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卫健局、文旅局等部门(单位)明确专人负责镇街的执法工作,随时响应街道“呼叫”。目前,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下设的13个中队人员,全部下沉到街道办事处,基层执法力量达163人,比改革前增加98人。
四是建立网格化服务平台,开启社区管理“新模式”。在全区13个街道设立综合治理服务中心,并加挂网格服务中心牌子。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和“雪亮工程”建设,开通历下区“互联网 社会治理”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在各级网格服务中心实现基础信息网上录入、办事服务网上管理、工作过程网上监督、责任目标网上考核。以网格化为依托,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职能到位,责任到人的全覆盖管理服务网格。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配备管理层级,即:街道党工委书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派出所所长、政法办主任→社区书记、社区网格长→网格员。将全区13个街道划分为773个网格,网格员由居住在本小区长期支持和热爱社区的工作人员担任,全区共组建2204人的专职网格员队伍,协助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做好执法信息预警、发现上报、联络配合等工作,有效扩大了基层治理覆盖面,为社区服务水平提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