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历下区不断健全完善教师交流制度,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功能,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资源配置,有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动态管理,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控”机制,会同区教体局根据生源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按照教职工与学生比例和教职工与班级比例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教职工编制。坚持问题导向,实行动态调整,区委编办每年深入全区各学校、幼儿园开展实际情况调研,了解办学自主权落实情况、教职工比例、教师工作量情况,提出城乡统一编制、统筹管理的意见建议,根据各学校班级、学生数等实际情况,对全区教职工编制进行重新核定,并纳入实名制管理,适当向薄弱学校倾斜增加编制,全力保障教学需求,破解择校难题。
二是统筹兼顾,促进师资力量均衡配置。全面推行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新进教职工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外,一律实行公开招聘,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认真审核区教体局编制的中小学教师招录计划,确保教师招录计划科学合理,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在编制总量内对各学校的教职工编制进行调整,加大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的力度,进一步缩小校际之间师资差距,使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
三是建章立制,抓实抓细学校实名制管理。依托省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织密区委编办—区教体局—各区属学校(幼儿园)三级工作网络,明确专人负责学校(幼儿园)实名制业务工作人员,逐级压实工作责任。强化机构编制法规教育和业务指导,召开全区机构编制综合管理系统培训会议,明确各项业务办理规范、制作信息系统使用明白纸,提高教师交流、入减编业务办理效能。完善学校(幼儿园)台账—系统双对照管理模式,与区教体局定期核对编制数、实有人数、预计退休人数等数据信息,确保系统内信息准确、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