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历下区强化机构职能保障 构建“文物 ”服务体系-尊龙官网入口

济南市历下区强化机构职能保障 构建“文物 ”服务体系
日期: 2022-04-26

文物资源是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为做好全区文物保护工作,济南市历下区创新体制机制,多措并举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力量,为构建“文物 ”服务体系提供有力的机构编制保障。

一、彰显特色优化布局擦亮“文物 文化”城市名片

一是聚焦功能定位,精雕细琢设机构。济南古城片区是济南“中优”战略中最能体现泉城风貌底蕴的名片,是济南最核心、最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历下区乘改革东风,组建济南古城保护和发展中心,加挂济南市历下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心、济南市历下区泉城路步行街发展中心牌子,作为区政府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围绕保护和提升古城,整合特色资源,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文物日常管护,宣传展示、历史建筑保护,助力打造体现“山泉湖河城”特色风貌的泉城特色标志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核心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集中展示区。

二是聚焦主责主业,突出重点强职能。研究制定机构职能编制规定,将过去承担的城管(执法)、市政、园林、社会治理、企业管理等职责剥离出去,由城管(执法)、市政、园林等主管部门(单位)及泉城路、大明湖两个属地街道承担,济南古城保护和发展中心主要承担古城片区文保单位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等事务性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古城片区内遗址保护、考古发掘、历史建筑保护等具体工作,进一步提升文物保护工作能力。

三是聚焦古城更新,部门联动凝合力。区住建局、区自然资源局、区城管局、济南古城保护和发展中心、区房屋征收服务中心等部门、单位形成工作合力,做好“留、改、拆”文章,确保文物保护与城市更新齐头并进。启动古城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在保持老城风貌和历史人文环境的基础上,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加强修缮改造,落实古城片区规划和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加快状元府、题壁堂、寿康楼、督城隍庙文物修缮,进一步释放文保建筑保护利用空间,实现老济南泉水人居和谐相生。

二、优化协同明晰权责,打造“文物 监管”保护链条

一是编制职责任务清单,深化职责精细管理。在区文化和旅游局加挂区文物局牌子,压实文物保护职责,动态调整职责任务清单,重点细化文物保护相关职责,承担文物保护工作的内设机构职责任务事项增加为11条,制定流程标准和岗位规范,推动“三定”规定落地生根,提升部门履职效能。

二是编制职责边界清单,明晰审管职责边界。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将文物相关行政许可划转至行政审批服务局,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建立健全审管衔接配合机制,编制政府部门职责边界清单共计38项,强调划清职责边界后明确职责分工,确保部门各项工作有效衔接。

三是编制权责清单,督促部门履职尽责。以《权责清单》为依托,及时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释、机构改革和上级下放的各类文件等动态调整清单。目前区文化和旅游局在权责清单中认领涉及文物保护职责的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权力事项共计60余项,并在山东政务服务网进行公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多措并举融合发展,构建“文物 产业”发展格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构文旅资源体系。围绕建设民族民俗民间的“文化名城”、构筑一流文创高地的目标,筹建区推进文化和旅游发展服务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做好文物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以及文化旅游工作。发挥文物资源牵引作用,开发特色旅游线路产品,促进文物与旅游的相互结合。

二是实行资源整合,打造特色文创产业。区文化和旅游局办公室加挂产业发展科牌子,增加招商引资工作职责。统筹百花洲非遗文化园、“山东手造”(济南)展示体验中心等产业载体,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商贸融合发展,全面激活文化、旅游、商业资源,打造古今交融、现代时尚、韵味独特的天下泉城标志区。

三是开展体验教学,助推非遗产业发展。为突显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区地域优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结合改革工作新设立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区政府直属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配合区文化和旅游局加强文物保护,推进文化遗产科学保护、赓续传承。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济南市庆祝“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开展“文化进万家—非遗小课堂”“历下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形成人人参与、群防群治的文物保护新氛围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