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制,不断优化管理机构职能职责,聊城市高唐县委编办以“新”入题、用“编”谋局,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聚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力源”。
一、牵牢科技创新“牛鼻子”,以一域服务全局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高唐县委编办坚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着力构建“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精准及时赋能科技创新发展。一是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纳入第一议题学习内容,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研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如何用‘编’谋局”大讨论,系统精准解码机构编制系统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定位和方向;二是充分发挥县科技局统筹推进全县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作用,引领全县科技创新“一盘棋”规划,实现“聚沙成塔”的集聚效应;三是为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力量,设立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作为带动科技创新服务的突破口,承担宣传科技创新政策、提供科技信息、配合开展科技培训等工作,服务科技合作与交流。设立县工业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为工业企业合作与交流、信息化建设、技术改造、绿色发展等提供服务,切实促进新质生产力赋能全县工业企业及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打好职能优化“组合拳”,协同服务提效能
相关职能部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高唐县委编办坚持不断优化职能体系,推动和实现相关职能部门由“单打独斗”转变为“攥指成拳”。一是优化职能,着力构建职能体系。结合本地产业特色,优化调整科技、大数据等相关领域职能配置,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加强县科技局重大科技创新任务、战略性重大工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城市建设、引进国外智力规划和政策等职责,全面提升企业科研成果转化;二是放权赋能,编制职责边界清单。编制《政府部门职责边界清单》《开发区管理机构与属地单位职责边界清单》,明确县直部门、开发区在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企业(项目)的技术改造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等事项的职责边界和衔接流程,共同为企业发展营造优质“软环境”;三是深入调研,激发履职尽责动能。坚持“问题 需求”双导向,选取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关的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科技局3个部门(单位)开展职能运行监管调研,重点对部门党管机构编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履行、内外部协调配合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同时建立结果运用机制,将监管结果作为优化相关职能部门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三、栽好人才集聚“梧桐树”,引得凤凰筑巢来
发展好新质生产力必须激活人才队伍的“一泓新水”。高唐县委编办聚焦建设“引才 留才 用才”的人才培养机制,让创新人才的“关键变量”转化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一是编制资源精准投放,汇聚“精兵强将”。支持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新兴行业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用编需求,精准供给和投放编制资源,加大对发改、工信、科技等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编制支持力度,将科技创新管理相关人才划转到县科技局;二是聚力引才留才用才,突出“求新求质”。制定印发《关于加强相关县直部门人才工作机构编制事项的通知》,对承担人才工作、有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县直部门(单位),由专门内设机构承担本领域、本部门(单位)的人才工作,为人才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全面有力保障引才、留才、用才;三是靶向引进“高精尖缺”,打造“人才洼地”。为服务新时代“人才兴高”战略,优化编制资源配置,出台《高唐县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管理使用办法》,统筹70名编制建立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专户,用于全县引进高层次人才。对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岗位急需紧缺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建立用编、入编绿色通道,特事特办、随申随办、限时办结,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人才动能,让更多“千里马”在高唐这片沃土上竞相奔腾。